一路呼吸着有些陌生的纯净空气,一程感受着别致的北欧风情,一场吸引数万爱好者参与的半程马拉松,五月的哥德堡想必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吸睛的城市。当然,来到瑞典,犹如哈苏相机之于摄影师,鹰狮战机之于军迷一般,沃尔沃在汽车记者眼中必然不能错过。如果说速度与耐力代表了马拉松运动的核心精神,那么安全与创新则诠释了沃尔沃品牌的内在价值。而马拉松与沃尔沃的结合,除了追求的同样都是健康、安全、自然的理念之外,还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话不多说,现在就请您跟着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记者一起走进哥德堡半程马拉松之旅。
第一次去瑞典的我,自然免不了做一些准备功课,而所谓的“功课”无非也只是了解一下时差、气候、货币、交通等信息,于是看乎哥、问度娘,但在人文社会方面的观点各位答友的见解可谓南辕北辙,后来还是索性看看人家瑞典官方是怎么说的。在这儿也顺便给大家安利一下瑞典中国的官网,虽然里面的内容溢美之词肯定少不了,但作为了解瑞典大致情况来说,这里所能提供的信息也足够全面,初次赴瑞的朋友可以提前参考一下。
五月中旬的北京时不时温度就能飚到30度,看了看此时的瑞典,基本上最高气温在15度左右,夜晚则降至3-4度左右,知冷知热的我赶紧翻出来件厚实点的外套,甚至还在考虑要不要再带条秋裤......
说说此行的装备吧,一台跟了我好几年的尼康D7000,配18-105mm也就是俗称的“狗头”,笔记本、充电宝、还有长途出行时可以解闷儿的kindle,手表则是一块在东哥家里已价格低到不能再低的卡西欧AE-1000,此处绝非打广告,虽然价格不贵,但全球多时区显示和百米防水功能在此行当中确实经受住了考验。
主办方很贴心的订了北京直飞斯德哥尔摩的机票,免去了转机的麻烦。国航这趟CA911的时间也挺合适,下午一点五十飞,当地时间下午五点半到,由于每年三月到十月瑞典进入夏令时,时差方面比北京晚6个小时,单凭想象来说应该没那么难适应。
虽然是下午接近两点的航班,但由于往机场方向全天候都存在严重拥堵的可能性,而我家又在南四环附近住,离机场四十多公里,本身我还患有“赶早儿”强迫症,于是上午八点半就坐上地铁奔向机场。不过,对于此种症状不轻的我来说,早到的感觉那叫一个踏实。
托运、安检的环节就不多说了,见到免税店,开始按照媳妇和身边朋友给列的清单进行避免不了的代购业务,一顿折腾之后,看了看账单,酸爽。
将近9个小时的航程在浑浑噩噩中度过,顺便也看了下之前没看过的头号玩家,对于想象力匮乏的我来说,着实佩服年过七旬的斯大爷根据原著对于未来VR世界的描绘。
由于是商务签证,入境时只是简单的看了下护照直接盖章放行,据同行的媒体老师反映,他们中间有人碰到了询问访瑞目的等问题,但当表明是沃尔沃邀请赴瑞时,便很痛快的盖章走人,由此可见沃尔沃在瑞典的影响力有多大。
头两天的行程主要集中在斯德哥尔摩展开,所以就照本宣科的介绍下斯德哥尔摩的情况。作为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濒临波罗的海又是梅拉伦湖的入海口,同样也是北欧著名的旅游胜地。说到斯德哥尔摩这个名字,有意思的是,如果直译过来的话应该是木头岛,据称是由于在公元13世纪时当地居民为了抵御海盗侵袭而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就此得名。而对于喜欢博物馆的朋友来说,斯德哥尔摩拥有大大小小50多个博物馆,涉猎各个行业学科,是绝对不容错过的一站。
斯德哥尔摩地处北纬60度的位置,我们来访时也正好处于春夏之交,所以晚上9点多钟天儿还是挺亮,不过一旦到了冬季,这种情况就完全颠倒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瑞典人喜欢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在外拼命晒太阳的原因了。
皇后大街离我们住的酒店比较近,赶在瑞典人习惯的晚上7点打烊前到此处溜达溜达还是挺惬意的。不算宽的步行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小店,无论是买些伴手礼或是找个咖啡馆小憩一杯都是不错的选择。
北欧地区被认为生活闲适的另一种体现可能就是人们广泛选择自行车出行,而无论是在桥上还是马路上,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在同向道路旁有这种白色分界线,分界线两边则可以允许自行车正反行驶,保证路权。相较国内的大城市虽然自行车拥趸的数量也不少,但可能就是由于上班路程长短不一,下班时间往往也没谱儿,而即便有独立的自行车道,也时常被机动车占用,以致采用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少之又少。
闲适惬意的工作生活状态其实更多的体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瑞典上班往往采取每天7小时的灵活工作制,如果选择能够早点回家陪伴家人,则意味着尽早要来到单位工作。清晨六点半的街头虽然行人不多,但公交车早已没有了“大座”,而下午三点半的一些重要路段,瑞典的晚高峰已经到来,那些选择早起上班的人们已开始纷纷返家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斯德哥尔摩的市区分布在14个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多座桥梁将彼此连接在一起,穿经国王岛则来到瑞典皇室现今的所在地皇后岛。
和欧洲其他君主立宪制国家一样,当皇后宫上面的瑞典国旗升起时,则代表国王正在宫中。皇后宫虽然属于皇家领地,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但也仅仅看到少量的卫兵把守,宫殿旁两侧的道路均开放给游客与市民正常穿梭。
皇后宫整体采用了典型的巴洛克设计风格,在皇后宫的后方则在道路两旁分别建有属于皇室私人禁地的法式花园和对外开放的英式花园,相较于修理得错落有致的法式花园,英式花园则显得不那么精致,但据内行人透露,英式花园的精髓恰恰就是看似简单甚至无章法可寻,但实则经过缜密设计,在杂乱无章中透露园艺师所想展现的内在精髓。
位于斯德哥尔摩船岛上的当代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由西班牙建筑大师Rafael Moneo重新设计建造,并于1958年开放。虽然博物馆是免费的,但里面的藏品汇集了毕加索、康定斯基、搭理、布朗库西等诸多大师的名作,着实值得文艺青年到此打卡。
当代美术馆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藏品,还有一些科技结合时尚的展品,而不同门类的纪录片、影片、照片展,自然也少不了。
看年龄像是小学一二年级左右的孩子们席地而坐,听着老师对于展画的讲解,正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屏放映的这部动画片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还时不时发出笑声,爱凑热闹的我赶紧上前看看,片中展示的部分内容,此处省略一万字,自行脑补。
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再次琢磨了一番,把纸糊成的纸墙给戳破了,到底体现出什么艺术感了?
还有这块半粉不红的缎子,电风扇插电后被吹起来乱飘又表达了什么?
还是这个走了型的乒乓球案子能多少参透点作者意思。说到兵乓球,还记得那个曾给中国队找了不少麻烦但又被球迷亲切称为“老瓦”的瑞典知名运动员瓦尔德内尔吗?作为世界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欧锦赛冠军为一身的乒乓球大满贯的选手,瓦尔德内尔竟然打到51岁才退役,不愧称为乒坛常青树。
刚从当代美术馆出来就看到门口停着的这辆萨博93,作为比沃尔沃成立晚不了几年的萨博来说,瑞典的这一知名品牌在这些年来可谓命运多舛。而在今年1月,恒大健康宣布收购掌握萨博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的NEVS的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这也许能让这个有故事的品牌再次焕发生机吧。
上午十一点才开门的瑞典国立博物馆在十点左右门口已被参观的人群围住,对于经历过北京早高峰地铁洗礼过的我来说,还是对于瑞典这个地比较广人非常稀的地儿,能在平常聚集这么多人比较吃惊。不过这确实足以看出这个闭馆五年,耗资十亿整修的艺术圣殿肯定藏有他迷人的魅力。
瑞典国立博物馆之所以说他背后藏有迷人的魅力,不仅是因为他创建的时间比卢浮宫还要早一年,更是因为馆中珍藏的很多藏品来自瑞典先帝古斯塔夫三世和大收藏家卡尔·古斯塔夫·特森的捐赠。
而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保护藏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把馆中所有窗户给盖住了,到了2013年的这次改建,则采用了更先进的玻璃涂层,既保证了馆内见光,又不会破坏藏品。
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各位大Boss。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虽然是复刻的雕塑,但依旧刻画出健硕的主人公在掷铁饼过程中展现的瞬间力量。
《拉奥孔群像雕塑》最初是在罗得岛被发现,群像高184厘米,作者阿基桑得罗斯等。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神与人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的拉奥孔,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
虽然对各个艺术门类一窍不通,但来到馆中还是被各种复刻品与馆藏珍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世界所震撼,面对这些陶瓷、绘画、雕塑等展品时,我也只能用“哇”,“漂亮”,”真棒”这种乏力无味的词汇来向这些大师致敬。
对于喜爱艺术的朋友来说,瑞典国立博物馆另一个比较具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其官网免费下载六千幅高分辨率的艺术图片,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在某些平台下载后被诉侵权了。
做个阶段性的小总结。初来瑞典,在斯德哥尔摩除了感受到北欧独有的迷人特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外,有意思的“凑一拨儿”过马路与烟头满地见也让我与瑞典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而清晨与傍晚的街头则让人感到莫名素净。
当然在闹市区与步行街也有着人头攒动的商业氛围,亦动亦静下过渡的和谐自然。
北欧的闲适自然少不了惬意的享受阳光,还有无时无刻都可以用运动来替代传统出行方式。
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是连通瑞典全国甚至是北欧各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我们此行也是在此搭乘SJ高铁前往哥德堡。作为瑞典最大的铁路车站,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的候车台与整体设施,甚至是这次乘坐的这趟列车都有些陈旧,并还出现了晚点的情况。但个人还是认为不能一味的拿国内近些年来高铁的高效与先进,与这些动辄上百年历史的车站与服役了几十年的列车所谓的落后相比,毕竟这些痕迹也是别国的文化符号在本地历史中的沉淀,不管喜欢与否,尊重就好。
哥德堡作为瑞典的第二大城市仅仅也只有百万人口,但这里同时也是北欧地区的工业中心与沃尔沃的故乡,虽然斯德哥尔摩街头的沃尔沃汽车的能见度已然比较高,但到了哥德堡则更有种“饮水思源”的感受。
在哥德堡住的酒店离着中央车站很近,人流十分密集,但并没有出现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场面。此外,这部分区域也是多条有轨电车的交汇处,这种复古风格的电车头灯灯距挺近,有种萌萌的感觉。
从酒店步行到市政厅广场也就五六分钟,市政厅广场也叫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哥德堡的创建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雕像。而这座雕像也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是由法国雕塑家Pierre l'Archevêque在1796年树立。
广场边上休闲的桌椅上食客们吃剩下的东西此时也成为海鸥们肚中的美物。
作为瑞典西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哥德堡港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口。现在每年进出港的船只可以达到三万余艘,港口也拥有近20公里长的船坞,并分为自由港、集装、散装、滚装、汽车、客运和油港等12个作业区。
哥德堡比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祖国特大型城市的人来说,即便在瑞典人习惯的下午三四点钟的下班晚高峰,随便按出来的一张相片也是空空如也,不过海港城市确实比内陆城市的环境显得更加整洁。
走进哥德堡老城区,静谧的街道和寓所同中央车站附近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
基督教作为欧美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堂随处可见。作为信徒抚慰心灵之地,无论是宏伟精美的高大建筑,又或是乡间僻静处的祷告之地,信仰中所包含的爱人如己、仁爱喜乐等精神,是构成欧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
路过哥德堡大学,虽然没有所谓气派的建筑群,也没有开放办学的口号,但没有围墙,这个在欧美国家大学里普遍的特点还是十分鲜明。而现在的哥德堡大学也已经成为瑞典的第二大大学。
难民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欧洲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能够在保障权利,维护尊严,有效疏导等方面取得平衡也是朝野各政党间博弈的重点。
酒店大堂中放置的一个邮筒十分别致,原本以为只是个纪念该酒店由邮局改造而来的装饰,但后来才得知这里是退房后投放房卡的地方。轻轻一投,看似简单的设计,但让住客感受到的是曾经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日子。
初识哥德堡所给人的印象,除了在散发着海洋气息的空气中感受更为幽静的街头外,沃尔沃自然是这座城市中更为重要的名片。
如果让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给沃尔沃贴上品牌标签的话,“安全”一定是最为统一的答案。那么为什么“安全”成为了沃尔沃多年以来的招牌属性?除了安全,沃尔沃在智能安全科技方面又有什么突破与创新?带着疑问又充满期待,我们一行人走进了沃尔沃品牌体验中心。
一部短片开始了我们的“揭秘”之旅。为了打造人人在安全上平等的汽车产品,沃尔沃从1959年在全球首创三点式安全带开始,到2019年,沃尔沃汽车启动“E.V.A. 沃尔沃安全平等行动”,沃尔沃一直朝着“到2020年,没有人因为驾乘新款沃尔沃汽车发生严重伤亡事故”的愿景而前行。
来到设计区域,一款沃尔沃Estate概念车油泥模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讲解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在欧洲热销的V90以及V60等车型均采用了这款概念车的设计元素。虽然国内对于旅行车的认可度远没有三厢车以及SUV车型那么高,但不得不说实用性极强的旅行车更适合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又较低的国内汽车市场。
不同材质的环保用料也是沃尔沃汽车内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犀利又闪亮的“雷神之锤”大灯在沃尔沃多款当家车型当中出现,图中这款全新V60已在去年9月在欧洲上市,预计今年8月来到国内。光是这刚毅有力的外型,想必就会受到“沃粉”的追捧。
众所周知北欧的空气质量放到全球都是标杆水平,而沃尔沃独有的“Clean ZoneTM清洁驾驶舱”为了就是让车内乘员也能享受到来自北欧的问候。
沃尔沃全新一代整车技术平台中的动力总成部分——Drive-E,是基于Efficient power(高效动力)、Electrification(电气化)、Environment(环境)而打造,由此也衍生出多款发动机。而从2019年起,沃尔沃的每一款车型也都将提供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48V轻混动车型。
将报废车辆进行更合理的重复再利用也是沃尔沃在环保事业上进行的探索与创新。
去年9月在国内上市的全新V90,现在在北京街头也能时不时见到。不过旅行车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在国内到来呢。
“以人为尊”的核心就是保证安全,对物理原理不了解也就不会明白为什么生命在重大事故中是如此脆弱。沃尔沃以看似简单的交互体验告诉我们为什么致力于不断提高车辆安全性是品牌坚守的追求。乘员如果未系安全带,从图中由多把椅子架起的高度跌落带来的冲击,相当于车内乘员以30公里/时的时速遭遇撞击所带来的伤害。而下面的滑轨则模拟人在5公里/时的时速下未系安全带所带来的冲击,虽然看似速度很慢,但体会者表示冲下来的一刹那心里强烈“咯噔”一下,由此可见沃尔沃首创三点式安全带的重要性。
由不同强度钢板所打造的车身根据碰撞事故轻重,缓冲并分散对驾驶舱所造成的冲击,保障乘员安全。
以64公里/时的时速进行的正面25%小重叠碰撞试验,考验的是车辆结构的坚固程度。上一代XC60在进行该项测试后车辆A柱未出现变形,驾驶舱乘员空间保持良好。而沃尔沃早在2008年推出的碰撞预防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已做到在各个车型中实现标配。
沃尔沃以IntelliSafe智能安全科技、Pilot Assist领航辅助系统等智能科技装备,模拟驾驶员在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中,安全的实现语音视频通话、读报,甚至享受一下瑞典特有的FIKA时光。
沃尔沃2020愿景、“E.V.A. 沃尔沃安全平等行动”倡议以及多年有关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等内容,由沃尔沃汽车高级技术安全顾问Jan Ivarsson先生为来访的中国记者团进行讲解。
在离开沃尔沃品牌体验中心前往沃尔沃博物馆的路上,回想Jan Ivarsson先生为我们带来的讲解,总结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触也许就是“格局”二字。沃尔沃从1959年推出三点式安全带开始,便在全球分享了多项安全创新成果,而推出“E.V.A. 沃尔沃安全平等行动”的倡议,则表明沃尔沃继续愿意分享其各项研究成果和数据。这么多年来能够把造车的心思放在不断提升和保障乘员安全,并将耗费大量公司资源的数据成果分享于公众,这份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企业格局,值得尊重。
“一拐弯儿”的功夫就到沃尔沃博物馆了,这也是此行中能够系统了解沃尔沃在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等领域多年走过路程的最好载体。
沃尔沃汽车是由古斯塔夫·拉尔森(Gustaf Larson)先生和阿瑟·格布里森先生创立,而到了1927年4月14日,首辆沃尔沃汽车驶出工厂,新车命名ÖV4。4月14日也因此成为公司的创立纪念日。
驻足在两位创始人曾使用过的书桌前,仿佛黑白影像纪录片在眼前回溯沃尔沃成立之初那段“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岁月。
被称为“雅各布”的ÖV4是沃尔沃公司生产的第一个型号轿车,该车装备了28马力双缸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到90公里/时,总共生产了205台,而其敞篷版本车型的推出,在当时也堪称大胆创新之作。
眼前这个看似船体造型的架构就是ÖV4所采用的木质车身结构。
在1928年推出的PV4使用的是与ÖV4同样的动力系统,封闭式车厢的设计也更适应北欧地区常见的雨雪天气。我们看到现在沃尔沃车型的车标都会有横穿品牌logo的连接条,而据博物馆讲解员讲述,当年沃尔沃汽车的logo之所以用这条连接条,其实单纯是为了固定车标而使用,而一直沿用此设计也是为了致敬当年的传统。
沃尔沃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基于ÖV4车型底盘打造卡车。1928年,沃尔沃的LV4卡车也开始投放市场。
根据LV4所改进的客车版——LV4-Buss也随之问世,图中这款车据介绍为当年拥有者的后人按照图纸将已残损的车辆一步步重新拼接组合成后,捐给了沃尔沃博物馆,匠者仁心赞一个!
PV36是沃尔沃在1935年推出的车型,并且也是沃尔沃第一款采用前轮独立悬挂结构的汽车。而PV36装备了排量为3670cc的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80匹马力。但遗憾的是,PV36所采取的这种流线型设计在当时并不被大众所认可,而这款车身上也散发着浓浓的美式风格。
眼前的这台PV60很有来头,从前格栅镶嵌的瑞典皇室徽标就可以猜的出来,该车是瑞典皇室用车,而到了每年夏季,此车都会从博物馆中调出,以供瑞典国王继续使用。这款1944年推出的PV60采用3670毫升90马力六缸发动机,轴距达到2850毫米,超高舒适性是其重要特征。
1957年沃尔沃开始进行的全新车型的研发,并于1960年推出了P1800运动型轿车。该车采用的1.8升100马力四缸发动机动力充沛,从现在的视角看都能感受到动感和优雅的外观,使P1800系列车型足足热销了12年。经典角色“007”的扮演者,著名电影演员罗杰·摩尔,他在生活中和自己主演的英国电视剧“Saint”( 圣徒)中都选中了这款车作为自己的座驾,足以证明该车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P1800的继任车型P1900采用的敞篷运动化设计在当年并没有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这也导致该车型停产后沃尔沃四十年之久都没再推出过敞篷汽车。
安全试验概念车VESC从外观上看在当时还是处于超前的视角。但就是这款看似“骨骼惊奇”的车,采用了沃尔沃140系列的部分设计元素,并在乘员舱已经出现笼式安全车身结构,其在推动沃尔沃汽车提升安全性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74年推出的240系列,保持了简约清晰的设计风格。由沃尔沃发明的带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器也应用在该车上。240系列车型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全球各地消费者长达三十年的认可。
Saab JA37“雷”式战机是瑞典根据自身情况,以"一机多型"为设计思想的产物,其装备的BM-8A涡轮风扇发动机也是由沃尔沃生产。
与许多汽车生产企业类似,沃尔沃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造诣颇深,而“VOLVO AERO”则代表沃尔沃飞机发动机部门。
之前提到过沃尔沃除了乘用车外,商用车业务也是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的N12系列重卡自问世以来一直在军民两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发布的FH16以其装备的750马力16升发动机,成为了全球性能最强悍的量产重卡。
来自邻国丹麦的乐高积木拼成的XC90肯定会吸引不少来此参观的小车迷的注意。
参观沃尔沃汽车博物馆,似乎能够找到某种穿越的感觉。从1927年沃尔沃生产的第一辆ÖV4,到旗下的概念车、商用车以及各型航空发动机,沃尔沃近百年的发展史一气呵成的展示于公众。而在此展出的100多台车,不管年代是否久远,都能保证正常驾驶。想必只有在这种拥有深厚汽车工业积淀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真正的汽车文化。
在五月的哥德堡,人们茶余饭后少不了的谈资就是一年一度的哥德堡半程马拉松。这个源自1980年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半程马拉松赛事每年都能吸引超过6万人参与。而沃尔沃一直倡导的安全、创新、人文关怀等理念,同马拉松运动给人带来的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和谐自然的结合起来,也让这项运动在北欧这片拥有纯净天然的环境下进行就再合适不过了。
马拉松运动虽说是项考验毅力、勇气的竞技项目,但这绝不妨碍悠闲惯了的瑞典人把FIKA时光搬到赛场上。
这些背着不同标定时间的蜂翼,看上去年过半百的大爷大妈们就是马拉松赛事中必不可少的配速员,也就是俗称的“兔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带领不同水平的选手在其标定的时间内完赛。别看这些配速员性别不同,年龄各异,但想当“兔子”都需要进行严格考核才行,作为跑渣的我,心中小拜一下。
给1小时50分完赛的“兔叔”再来一张。
哥德堡半程马拉松和国内许多半马、全马不同之处在于,当地的人民真真切切的把这个赛事当成一个全城的节日来参与,不管是否真正参与到跑步中,哪怕只是出来全家晒晒太阳,大家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选手们助威。像这种距离百多米就会出现的不同曲风的乐队,就是在用着自己的音乐融入到激烈的赛事中。上图这位大叔的烟嗓儿配合着燃爆的摇滚,生生刺激我多跑出好几十米。
没有拦阻,没有区隔,不论认识与否,更不论速度快慢,只要人在赛道上就一直在身边为你“Heja,Heja”(加油)的哥德堡市民。
比赛当天凭参赛号码牌可以免费乘公交出行,初来瑞典的我决定体验下当地的公交车是什么感觉。
查了查资料,了解到哥德堡的公交车早在1879年就开始运行了,和北京类似,购买交通卡乘坐每次的收费会相应低一些,而在非早晚高峰的时段人也不算多,总体感觉就是车辆运行由于有轨道的承托确实挺平稳的,噪音也不大,就是车内提示车站的液晶屏能显示英语就更好了。
漫长的旅程禁不住飞逝的时间,这趟跟随沃尔沃的哥德堡半程马拉松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机场中展示的全新S60也有望今年底在国内上市,豪华品牌中型车市场又将迎来一员猛将。
在国内已经难得见到的书报摊在哥德堡机场转机时再次看到,而上面密密麻麻的各种汽车杂志,让已经习惯手机阅读的我们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蹲在报摊前挑选杂志的自己。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纸质书了?又有多久没有买过一本曾经追逐的“周刊”了?
跑的太快的我们有时应歇一歇脚,回头看看那些已被遗忘的时光,提醒自己,尊重传统不意味代表落后,步伐迅捷更应走的脚踏实地。
写在最后:
如果说马拉松运动是人们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北欧纯净优美的环境更容易激发珍视拥有,追求幸福,崇尚自然的品质精神。这也就不难理解沃尔沃“以人为尊”的品牌理念。重视人文所诠释的精神,想必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家庭的关怀,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从开放多项安全相关专利,到2020愿景,沃尔沃在迈向百年历史的征途中始终追求着品牌建立之时那份不曾遗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