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1月1日倒计时还有1天。今年剩下的两个月作为缓冲期,新规实施后的效果恐怕还不会明显体现出来。此举是否能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是否可以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等到明年见分晓。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08.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为479万辆。另有数据显示,长期办理进京证的常驻外地车不低于70万辆,如果算上六环外使用的外地车,那么在京的非京牌车实际总数将超100万辆。相信这绝对是促成新规出台的首要原因。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市民支持对外地车辆的严格管理,但对于新规实施后的效果不抱乐观态度。
持有以上观点的网友不在少数,每天的尾号限行,早晚高峰的外地车限行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只有在路上跑的车主感受最直观。
相信等到明年,路边上的外地车会更少,这将是新规实施后带来的一点显著变化。
然而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百万辆的外地车回老家的、卖掉的只是一部分,相信大部分还会滞留在北京,毕竟如果不是刚需,当初也不会买车上外地牌了。
就像这位网友所说,路边不能停车了,那小区内的车位不管收费与否都是抢手货。尤其在市区内很多车位资源不充足的地方,外地车将成为常客,而本地车则无处安身。
如果参考这样的方式执行,的确可以避免城区内车位被长期占用,但这样做是否有些太过严格、赶尽杀绝了呢。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也总能想法子去钻漏洞,所以不少网友才会对新规效果不抱希望。
看到这位网友的评论,脑中就想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最后来看一名网友写给蔡书记的留言,那句“我们来建设北京,请北京不要抛弃我们”直戳内心。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北漂,还有很多本地人处境或许更尴尬,父一辈子一辈生活在这里难道是原罪吗,眼瞅着摇号中签概率趋近于零,新能源指标排队要等近十年,这是何等的苦闷。不管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还是为了守住蓝天白云,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得到支持与谅解,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