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热点话题> 正文
  随着各家上市车企陆续公布年报, 2015年里,共有22家上市车企均获得了政府的高额补贴,合计金额超过110亿元,而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年底的这一数据为73亿元,仅一年时间,政府的补贴额度涨幅高达六成。
  在高额补贴下,22家车企2015年的净利润总额为643.96亿元,但其18.35%的净利润由补助贡献。甚至,22家车企中不乏补贴金额超过公司净利润的存在。
  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客观来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加剧,中国品牌在和跨国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营销能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此阶段,通过宏观救助的手段,也不失为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近年来,中国品牌崛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销量上也确实如此。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5%,超过乘用车整体增幅。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实则是因为车企单纯依靠政府的高额“输血”才能实现盈利?对于中国品牌车企来说,是否是一把双刃剑?

利:有利于中国品牌站稳脚跟。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高额的补贴对车企收益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产品力不足甚至是亏损的企业。以上述22家企业中某企业为例,在该企业公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在2015年的净利润为1805.19万元,在连续几年亏损后,终于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仍然亏损了11.82亿元。但换句话说,如果不依靠政府的“输血”,该企业依然陷在巨额亏损的泥潭之中。
  另一方面,对于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来说,则是实打实的利好了。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在比亚迪公布的2015年报中显示去年净利润为28.2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然有12.07亿元。应该讲,近两年重点布局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汽车实现了增长,而在销量增加的同时,政府补贴能够给自主车企更多的成长机会,让其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来支撑技术研发。

弊:高额补助仅是“治标不治本”。
  随着中国品牌市场化日益加速,从长远来看,过于依赖政策输血的生存模式肯定不利于中国品牌车企发展。政府的巨额补贴,致使有些车企即使产品、技术没有竞争力,销量只有几百辆、千余辆,甚至常年亏损,也依然能生存。甚至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国家的补贴是拿来扶持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而不是为了让部分企业“骗取”国家的补贴。
  除此之外,依靠政府补贴会让车企一直处于“温室”的环境中,不利于中国汽车市场良性发展。特别是当中国品牌发展到瓶颈阶段,更不利于产业升级以及提升竞争力。

网友评论

  • 1

    [2023-07-15 19:11]

    浏览器自动填表软件 www.teamczyx.com

编辑推荐

市场需求逐步恢复 今年前6月汽车销量达1323.9万辆 同比增长9.8%
今年前6月国内二手车交易876.86万辆 同比增长15.60%
公安部:2023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已达4.26亿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