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无疑是当下汽车领域竞争的热点,不少国家都纷纷出台法律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美国交通部在今年9月末发布了第一部的自动驾驶汽车监管草案;日本政府要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实现Level 4级别的自动驾驶;我国也发布了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计划至2025年,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新车要达到15%。
在国家支持和鼓励下,各大企业也持续发力,苹果承认正在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奇瑞与百度合作开发的EQ全自动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试运营等等。那么什么是自动驾驶?现阶段实用化自动驾驶都有哪些功能,下面由小编向大家慢慢介绍。
什么样的车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圈内有两种等级分类方法,一种是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其将自动驾驶分为level 0 - level 5共6个等级。另一种是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的,分为level 0 - level 4共5个等级。两者的区别主要是,SAE制定的分类更偏向于自动驾驶技术层面的研究;而NHTSA因为是美国国家部门,其制定的分类能够为法律、保险业务等层面提供依据,所以NHTSA更被重视。NTHSA的5级分类:
Level 0:无自动化驾驶(No-Automation)。
该种即是最传统的驾驶方式。驾驶员的手、脚都不能解放。
Level 1:驾驶支持(Function-specific Automation)。
辅助驾驶员操作,提供基本的驾驶支持,如自动紧急制动,驾驶员完全控制汽车。
Level 2:多功能自动化驾驶(Combined Function Automation)
实现多功能联合自动控制,驾驶员在某些预设环境下可以不操作汽车,例如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形成的自动跟车功能,驾驶员绝大部分时间要控制汽车。
Level 3: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imited Self-Driving Automation)
有限情况下,驾驶系统完全取得对车辆的控制权,但紧急情况还需要驾驶员接管。
Level 4: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Automation)
无需驾驶员干预和协助,即可自主行驶、监控、控制车辆到达目的地。汽车对行驶的安全性负责!(当然车里可以没有乘员!)
现阶段的成功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功能主要达到Level 2的水平,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为辅助驾驶阶段。至2016年已经有17个主机厂能够提供2级自动驾驶技术,该级自动驾驶能够感知反馈周围情况,并能适当做出控制决策,但是仍需要驾驶员为主导。
现在特斯拉借助Autopilot宣称旗下研发的所有新车将具备“完整的自动驾驶功能”即Level 4的水平(但是其还需要经过几十万公里的路试,是否真能达到Level 4的水平尚未可知,不过小编持严重怀疑的态度)。部分正在研发测试的车型,如谷歌正在测试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处于Level 3的水平。严格的说,只有达到Level 3、Level 4才是自动驾驶。
现阶段自动驾驶具有哪些成熟的功能?
自动驾驶在小编看来,其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标当然是能够实现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安全的将人或者货物送至目的地。这种美好的愿景现阶段还并不成熟。而这阶段已经产业应用的功能主要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功能,防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刹车、全景及自动泊车、夜视辅助。
自适应巡航:通俗的理解就是行车电脑通过车载雷达和轮速传感器分别获取前方车辆的车速和自身车速信息,当前方车辆过小时,通过ABS、发动机控制车距,车距过长,就自动加速。保持在适当的速度上。现阶段一般在特定速度之上才能起作用。
车道保持功能:该功能是通过汽车设置的摄像头识别道路的标志线,如果车辆接近摄像头识别到的标记线并可能脱离行驶车道,会通过方向盘振动或警示提示驾驶员注意。指的注意的是,该系统也是在达到一定车速的情况下才能够启动。
防碰撞预警:这种功能是通过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借助视频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检测车辆及道路状况,协助驾驶员便面高速、低速追尾,或者与行人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防碰撞预警能够通过监测前方车辆车距、车道流量等信息,在即将发生碰撞前的几秒左右通过语音等途径进行示警。
自动紧急刹车/主动刹车系统:该功能主要是通过雷达监控交通状况,在车辆低速情况下,系统判断前车刹车、停止或者有其它障碍物的时候,自动启动刹车系统,提前刹车。该系统能够补偿因驾驶员发现危险并反应动作造成的刹车时间的减少。
自动泊车:该功能是自动刹车、自动转向等配合,能够自动将车停进车位并能开出停车位,从而避免刮蹭事故的发生。
夜视辅助:该系统通过红外线技术能够让驾驶者在夜间或者暗光线时刻“看的更远”,避免夜间行车危险情况的发生。该项功能现阶段只在高端车型上配备。
小结:现阶段的辅助自动驾驶并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未来成熟的自动驾驶将会包含更多的有趣丰富的功能。在技术上而言,这需要更精确的导航系统;需要实现车车通讯、车与基础设施通讯的车联网(前提是5G网络会成熟),还需要更强大丰富的传感器及处理算法。同时在法理上,谁是自动驾驶的责任主体?在行车过程中的责任界定,都需要更深层次的讨论。当然技术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工程的积累、突破、完善,还需要大家能够静心等待。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