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乱象前谈:
近几年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出现了“山寨”产品乱象丛生的情形。拿一个最近网络上的热点段子来举例。一辆极光撞了一辆卡宴,极光车主瞬时吓傻了,保时捷车主以为撞的是路虎也惊呆了。两位车主下车一看,一个是陆风X7,一个是众泰T800,整个气氛瞬间轻松。
【热议“山寨”车型:陆风X7】
为什么会反差大到足以成为笑料呢?在我看来究其根本有两大主要原因,其一在于产品的关注度极高,无论是原版还是“山寨”版都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足够的关注度,其二就在于“山寨”产品与原版有着极高相似度,这才足以造成了此类市场乱象。
简述一下“山寨”一词的由来,这个概念词汇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汽车行业此类“山寨”行为就更加简单了,从之前的仿造进口车型的细节、外观、或者模仿生产及逆向研发等,到现在一些车企大张旗鼓的专仿豪华品牌车型,“抄袭”的程度和水准也是不断升级,导致了这种原版车型和拥有与其极高相似度的“山寨”车型共同出现在市场的尴尬情形,也是着实让整个汽车圈摸不着头脑,到底该如何看待这类问题呢?
山寨可有,但要有底线和态度!
首先声明,我自身也是站在一个非常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山寨产品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其实网络上无论消费者、网民、还是各大媒体,针对自主品牌山寨行为,早有过不少的口伐笔诛。不过这似乎并未让这些厂商有所收敛,因为不错的市场反响让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很高效的救火方案,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极高关注甚至带动销量急剧上升。
其实作为距离成熟或者说崛起,自主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企业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合理的借鉴也是无可厚非,这样的模仿和逆向研发,最终目的是可以提升自己产品的硬实力,模仿的过程也是需要复杂的自主开发和研发经历,这些环节中一定能够探求到一些本质运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去。
早期的很多国际大厂同样也起步于模仿。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欧美晚,丰田早期也是由模仿入手,从生产AA型汽车起便踏上了漫长的模仿之路,吸纳技术和经验后逐渐自成一派,至今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汽车大厂。我国主流自主品牌也不乏此类案例,比亚迪从早期的F3模仿丰田花冠,到今天成为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型巨头,从过去的吉利模仿奔驰经典的花生造型大灯,到现如今他们的当红自主产品博瑞、博悦一度获得市场好评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