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自主SUV代表:吉利博越】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堪的过去,无论现在多么的光鲜亮丽,车企更是如此,如果在发展早期寻求一些捷径或者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尝试实则是能够被容忍的。“山寨”的好与坏并不应该只评判“山寨”的产品,而是应该从行为出发,看“山寨”的过程是否真的开始积累技术并形成自己的造车理念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有目标的模仿,是为了使更快地扎实自己基础的功底;有方法的借鉴,是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所以“山寨”不一定可取,但是有时一定谈不上可耻,关键是坚守该有的底线和态度,能否做到从借鉴的过程中实现蜕变和成长。如果车企早期从这个角度出发,反而应该被鼓励和认可。
辩证看待,保留适量的宽容度!
【自主品牌长安的工厂】
既然有从这条路上逐渐蜕变成功的车企,那么或许在否认甚至是嘲讽的同时,应当保留适量的宽容度。由于现在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车企的发展过程更加透明化,相应的也就得到了更高的曝光率,因此也就产生了更多的纠纷和争议。当然了,这个观点绝非为车企开脱,只是说明或许这些自主品牌的未来还有一线生机。
反观此类问题,也的确充分说明了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极度缺乏,如果未来想有利于车企发展,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无论是维护自身还是保障他人,都应当在此类问题的做法上做出应有的改变。
另外,现在很多自主品牌直接抄袭的行为的确可耻,但是从理性角度分析,这种“山寨”行为却在事实上为这些品牌赚取了不少的利润和研发资金,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才会有继续生存和摆脱“山寨”的能力。如此看来,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车企发展的初期也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把这类行为当做企业长远利益的捷径来看,是必须坚决抵制的。寻求出路的前期过程允许适度试错,但脱离脚踏实地,一定终将是条不归路。